9月25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東浩蘭生集團承辦的“鑒往知來:上海工業博物館的傳承和創新”專題論壇在滬舉行,本次論壇旨在探討上海工業博物館如何成為連接歷史與現代、本土與全球的橋梁。
上海鋼管行業協會秘書處市場開發部主任王友國應邀參加了會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指出,工業文明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要通過不同文明間的交流、借鑒和融合,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葛東波強調,建設上海工業博物館不僅是對百年工業城市深厚工業底蘊的致敬,更是工業精神傳承與創新的生動體現。他指出,上海工業博物館將成為集中展示工業文明和工業發展的對外窗口,連接工業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呈現工業技術變革和工藝流程演繹,打造高品質的文博城市新空間。并鼓勵社會參與共創共建,共同構建“1+1+N”的上海工業博物館體系,使上海工業博物館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工業文明展示平臺。
東浩蘭生集團黨委副書記倪瑾表示,上海工業博物館的建設不僅是一個展示工業歷史的場所,更是一個激發創新思維的平臺。東浩蘭生集團將不遺余力地推進博物館的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一個集教育、研究、展示、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顧玉才、同濟大學副校長婁永琪、中國船舶集團首席專家、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上海電氣集團總部黨委副書記辛健以及迅達(中國)首席執行官施達毓等嘉賓分別就工業遺產的保護、工業創新等主題進行了精彩的演講。
在圓桌論壇環節,嘉賓們就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創新、工業設計的變化、工業發展的記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上海工業博物館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建議,也為未來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指明了方向。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工業遺產不僅是城市歷史的見證,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通過有效的政策引導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可以將這些遺產轉化為現代社會發展的動力源。
展望未來,上海工業博物館將致力于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創新的重要平臺。它不僅將展示上海輝煌的工業歷史,還將激勵新的創造力,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新的思路。專家們希望通過博物館的建設,提升公眾對工業遺產的認識,促進文化和經濟的雙向互動,使工業遺產煥發新的生機。未來的博物館將成為教育與研究的綜合性平臺,促進學術界與企業界的深度合作。